水是生命之源,文明兴衰之根。
上海的外滩、新加坡的圣淘沙、法国的塞纳河、纽约的曼哈顿等,绝大多数世界名城都依水而生,因水而兴,因水而名。
在遂宁,抬头便是湛蓝的天空,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、盛放的荷花……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河塘、生态水系,仿佛置身于城在水中、水在城中、城水相依的美丽画卷,让人有一种身处江南水乡的错觉。这就是,因水而美,因水而兴,人水和谐新遂宁的真实写照。
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,涪江中游,位于成渝经济区中心,不但有穿城而过、绕城而流的涪江、渠河,还有琼江等大小溪河700多条,江河密度达0.69km/km2。近年来,我市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,持续不断高位推动节水固源、水生态修复,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“六大”体系,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,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。
治水:
建立“六大”体系
实现最严水资源管理
水,是生产之要。
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,对于遂宁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,意义尤为重大。
“天保过去靠天保,人畜饮水要远挑,遇到天旱水如油,给钱无人愿意挑。”大英县天保镇曾流传这样的民谣。
但民谣中的情景,随着都江堰灌区大英五五分干渠工程的使用,早已一去不复存在。如今,农村通了自来水,人们再也不用挑水吃。五五分干渠工程控灌大英县东部郪江以南的天保等3个乡镇6个办事处74个村752个组,设计灌溉面积7.66万亩。目前,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894处,水利工程总蓄引提水能力达到8.48亿立方米。
天保镇的改变仅只是我市高位推动、治水兴业,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实践。我市河渠密布、水系复杂,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、全省水平,位列全省倒数第一,历来是干旱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区,多年来旱魔和洪水肆意蹂躏川中大地,特别是2006年百年大旱、2013年“6·30”特大洪灾。
如何因势利导,除水之害?
为政之要,其枢在水。市委、市政府果断决策,超前谋划,下决心举全市之力,吹响了建设遂宁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集结号。从2000年底开始,累计投入资金30多亿元,实施遂宁涪江环境综合整治。投资8.3亿元修建了集防洪、发电、生态于一体的过军渡水利枢纽工程。
十八大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确立了“科学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创新发展、跨越发展”的总体取向,
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积极探索具有遂宁特色的丘区发展新路子,明确以“水资源管理、水资源优化配置、水安全保障、水环境改善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、水文化传承”六大体系,全方位立体式推进遂宁水生态文明建设。建立完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投入机制,利用PPP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,实现多元投入。同时,全面落实“以水定产、以水定城、量水发展”新理念,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监测评价体系,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,探索开展合同节水和水权交易试点,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。
兴水:
建造生态“水网”
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处
水,是生命之源。
春意盎然,万物勃发,位于安居区的三仙湖水库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。
站在41米高的水库大坝上,鸟瞰湖内是一幅令人憧憬的图画:青山绿水绕水库,涓涓流水润心田。随着工程的快速、稳步推进,这样的憧憬正逐渐变为现实。
三仙湖水库是一座以灌溉和安居城区供水为主,兼顾防洪和乡镇人畜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。工程建成后,可解决当地4个乡(镇)、33个村灌溉用水和安居城区20万人、灌区乡村4.97万人、4.82万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。
三仙湖水库仅只是我市第一个开工建设的“6 2”骨干水利工程。我市以骨干水利工程为支撑,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抓手,构筑起全市互联互通、互为补充的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网络体系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计划建设完成四川蓬船灌区工程、武引二期(射洪)灌区工程等“6 2”骨干水利工程,总投资71亿元。
水安全是人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。2013年以来,全市累计建设生态堤防13.8公里,治理中小河流82.5公里,建成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,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市委、市政府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、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为契机,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,编制完成了《遂宁市水资源保护规划》《遂宁市“西部水都”水系规划》《遂宁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》《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》,统筹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,建立水资源“三条红线”指标考核体系,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,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。
我市还将传统观音慈善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相融,提升景观工程的水文化内涵,在全市大力进行水文化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认知。
活水:
建设城市“绿肺”
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
水,是生态之基。
“小城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……”邓丽君的《小城故事》描述了江南水乡的温柔与美丽。今天,遂宁这座西部内陆小城,也因水生态文明的建设,呈现出了江南水乡的优雅图景。
十多年前,遂宁涪江边还是一副水岸渔歌的模样。如今,城中有水、水中有城、人在画中游,徜徉在遂州大地,无论是身在乡间田野,还是置身于大街小巷,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。
人水和谐共处与我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、水生态环境提升整治不无关系。我市坚持绿色发展,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确立柔性治水理念,围绕一湖清水,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观音湖生态湿地公园。
此外,我市还建成了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主题公园世界荷花博览园,席吴二洲公园、莲里公园、十里荷画等多处生态湿地公园,建成了四川第一个双饮用水源城市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正在推进的唐家渡电航工程一旦完工,河东新区实现引水入城,市城区将新增水域面积15平方公里,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“西部水都”“东方威尼斯”。
在构建河湖保护管理体系中,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4级河长体系,率先将河长制延伸到村一级,创新设立“河长 警长”和“互联网 河长”管理模式,实现了全市所有河流河长全覆盖,受到了中、省领导高度肯定,人民日报、央视等中省主流媒体纷纷点赞。我市还大力开展湿地保育生态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,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341.5平方公里。对城区“四河”实行截污分流、清淤疏浚、生态修复,力争早日实现水清、岸绿、河畅、景美。
新时代赋予新使命,新思想引领新征程。我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,继续坚持“大水利、大城建、大文化、大生态、大旅游”的同步推进,奋力打造“创新创业城、生态花园城、观音文化城”,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,让水生态文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。
上一篇: 我省1.78亿元专项资金重点保障45个深贫县饮水安全
下一篇: 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挂牌运行